教師讀書業務學習感受 第 1 周讀書筆記 讀《語文教學通訊》,看到這樣一段文字,覺得甚好,收錄如下。
生活在這個浮躁的時代,讓自己靜下心來進行教育科研,去發現、思考、 探究一點問題,從而營造一方屬于自己的精神樂園,是需要一點勇氣的。
許許多多誘惑讓“板凳甘坐十年冷”成為可笑的告白。
其實,蹲下來,才能聽 見花開的聲音;用心思考,才能發現語文教學中居然有如此多的值得探究 的問題。
語文與我們的生命共存,我們何不從探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去尋 找生活的快樂呢?輕叩教育科研之門,用學術的眼光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 行為,用學術的思維構建新的語文教學模式,或許我們也能登高望遠,高 層建瓴。
第 2 周讀書筆記 于永正《教海漫記》讀后教育感言摘錄: 我喜歡讀書,而且讀書時喜歡想自己,與自己的思想,工作“掛鉤”,我 總是抱著從書本中尋找智慧,思想和方法的態度去讀書。
而且,一旦我認 識到了,便會立即轉化為行為。
要蹲下來看學生。
蹲下來,才能理解學生,才能真正做到愛學生,因為 愛的別名是理解。
悟性和靈性從哪里來?從實踐中來,從讀書中來,從思考中來,從藝術 中來。
沒有情感的教學,教學技巧再高明,也是蒼白的。
第 3 周讀書筆記
今讀《教師也需要表揚》,心中頗有感觸。
我曾讀過家教成功榜樣周鴻 的《賞識孩子》,他的孩子周婷婷是在爸爸的賞識中成長成才的,因此他 的賞識教育方法也隨之傳遍祖國大地。
在教育教學工作中,我們已把賞識理念深深牢記并常掛在嘴邊,總是大 方的贊美欣賞孩子,當發現孩子有小小的進步時,總是及時地給予賞識, 被賞識的孩子馬上露出了笑臉,行動更加積極,這就是賞識的魅力。
曾聽過一句話:放大孩子的優點,孩子就會越來越好,就會朝著我們預 定的目標靠近。
這句話我想是賞識的最高詮釋吧。
現把目光放到教師這兒,教師在工作中同樣希望得到領導的欣賞,家長 的肯定,有時領導、家長的一個笑臉,一句話,一個動作,一次活動的支 持或參與都是教師工作前進的動力,因為教師也是需要表揚的。
第 4 周讀書筆記 偶然的機緣,我有幸讀到了它——松居直的《幸福的種子》。
就像一個 癡迷的粉絲突然獲得了偶像的簽名,當這本書到我手里,我的心竟然突突 地跳起來,那種感覺,如獲至寶。
《幸福的種子》沒有辜負我的心跳。
翻開書,我不但找到了幸福的種子, 也找到了播種幸福種子的方法。
那顆種子就是:閱讀。
沒有華麗的詞藻,沒有動人的語句,沒有磅礴的氣勢,沒有蕩氣回腸的 情愫,一本書就這樣娓娓道來,如話家常。
捧著書,有如一位多年的摯友 坐在你面前,捧著一盞溫熱的清茶,娓娓道出他心中對書的感悟,而這些 感悟,可謂字字珠璣。
第 5 周讀書筆記 作家曹文軒說:“每一個時代的人,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,痛苦絕不 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。
少年時,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,長大時才可能是
一個強者。
”也許,這正是他創作《青銅葵花》的初衷。
所以,《青銅葵花》 中的人物,在苦難面前,無一例外地呈現出一種詩意和淡定的姿態。
除了 青銅,還有青銅的父母、村里的人們,還有城里的兩個阿姨,他們都讓我 們看到:苦難并沒有摧毀人,反而使他們呈現出人性熠熠的美麗的光輝。
這就正如作者曹文軒所言:“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時的那種處驚不變的優 雅態度。
”而這,正是當今社會,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,所普遍缺失的,從 這個意義上講,《青銅葵花》不是一部普通的兒童小說,它對于我們這個 時代具有深遠的意義。
因為:苦難不是生命的意外,而是生命的常態。
第 6 周讀書筆記 一句鼓勵的話,可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與行為,甚至改變一個人的命運。
一句負面的話,可刺傷一個人的心靈與身體,甚至毀滅一個人的未來。
”當 讀了《只有你欣賞我》這個故事后,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。
而正 是因為文中的事例充分證明了這句話. 故事主要講的是:一位媽媽養了一個兒子,兒子并不聰明,從小到大,兒 子基本上都在差生行列中,很少是優秀的。
每一次家長會,老師總會告訴 他的媽媽他表現不好,可是每一次家長會結束,媽媽都會用善意的謊言告 訴兒子,老師對他很滿意,以此鼓勵兒子進步。
初中的一次家長會,媽媽 坐在兒子的座位上,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,因為每次家長會,她兒子 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總是被點到。
然而,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——直到 結束,都沒有聽到。
她有些不習慣,臨別時去問老師,老師告訴她:“按你 兒子現在的成績,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。
” 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,此 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。
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,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, 她告訴兒子:“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,他說了,只要你努力,很有希望考上 重點高中。
”孩子聽了,拼了命地刻苦學習。
后來高中畢業,他被清華錄取
了。
他哭著對媽媽說:“媽媽,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,可是,這個世 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……” “只有你欣賞我!”正因為有了這凝重的欣賞,才有了這個孩子一個又一個的 進步,一次又一次的超越,才有了他走進清華學府的現實。
文中的媽媽真 是一位偉大的母親,不管有多少個老師放棄了她的孩子,她始終鼓勵他, 用自己的愛讓孩子感受到信任與希望,最終造就了一位杰出的人才。
這位 母親的尊重、贊賞使她的兒子有了面對困難、應對挫折的勇氣和信心,她 的兒子不僅僅是超越了別人,更重要的是他超越了自己。
這樣的一個歷程, 這個孩子的心中有這樣的一個支柱:媽媽欣賞我。
就是這樣的“欣賞”支持著 孩子一步一步的前進. 第 7 周讀書筆記 呂叔湘先生在 《中學語文教學論集》 一書的序文中說: “中國有句老話叫 做‘定法不是法’ 。
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讓人做事不講方法,方法是要講的。
但 是不要把它講死了,要把它講活。
”什么叫做講活了?就是要一方面堅持原 則,一方面又能適應具體情況。
呂老又說, “……除此之外,還有‘學’ ,那就 是說,對本學科有比較全面的知識。
哪一種學問都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, 誰也不可能全知道,但要是能夠遇到不懂的東西,知道到哪里去查考,也 就好了。
”這段話原本是說教師的才、學、識修養的,但筆者認為如果把它作 為教師指導學生們學的過程的一種要求,使學生能逐漸達到這種境界,那 也就達到“教是為了不需要教”的目的了。
第 8 周讀書筆記 沈蘅仲先生在《語文教學散論》一書中說: “在學校中,教師的‘教’ ,學生 的‘學’ , 就是‘教學’ 。
……‘教’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, ‘學’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和主動性;而學生的積極性更多地要靠教師去調動。
這道理看起來很明白,
但實踐中并不一定處理得好。
” “要教會學生活學的方法,諸如要會使用工具 書,要善于積累資料, ‘不動筆墨不讀書’ ,等等,學生學會了這些方法,不但 在校時能賴以自學,還將終身受用。
總之,要教觀點,教知識規律,教讀 書方法;學生能具備一些基本觀點,掌握各種讀書知識的規律,學會讀書 方法以后,就可以達到‘不教’了。
”這樣的論述,難道不是我們當今語文教學 的法寶嗎? 第 9 周讀書筆記 《語文教學生活化》一書指出:“中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、 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,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;學校不能和生活 脫節;學生的人格不能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——在一個世界里, 學生像一個脫離現實的一樣,從事學習;而在另一個世界里,他通過 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。
” 正基于此,作者提出:語文教學的 改革,關鍵在貼近學生生活,這是“根”。
語文從生命開始,與生活同行。
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。
語文與生活是血肉相連的。
我們語文教師要 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的“知”到生活中去廣泛地應用,在用中學,在學中用, 以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,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,提高學生的語文素 養。
課堂小天地,生活大課堂。
生活處處皆語文,語文無處不生活。
第 10 周讀書筆記 我覺得一個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的愛心,就會是一個擁有一切高尚品 質的人。
在〈 〈愛的教育〉 〉這本感人的書中,處處都是這種擁有高尚品質 的人。
〈 〈愛的教育〉 〉這本書是以主人公——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,以 日記的方式,從 4 年級 10 月份開學的第一天,一直寫到第二年 7 月份。
記 錄了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、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
性的文章,以及 9 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。
每一篇文章都 感人肺腑。
〈 〈愛的教育〉 〉其中有一章是寫一個清掃煙筒的小孩把清掃煙筒賺來的三 十個銅幣弄丟了,回不了家,于是路過的同學都用自己的錢幣來幫助他, 沒有帶錢的同學就把自己的鮮花贈送給他。
我覺得這一段寫得感人,因為 我們自己平時遇到困難時總想獲得幫助,而我們平時遇到有困難的人時也 應該盡力而為地幫助他,而被你幫助的人又會再幫別人,愛就這樣傳遞了 下去。
相信那個清掃煙筒的小孩以后也會再幫別人。
第 11 周讀書筆記 《教師的 20 項修煉》讀后記 當缺乏有效的心理學原理來處理課堂學習時,教師們只能采用兩種方法來 探索成功的教學實踐。
他們可以依靠教育逸史上行之有效的傳統方法和自 己的老師和年長同事的言傳身教;或者他們可以通過嘗試錯誤的方法去發 現有效的教學技術。
的確是這樣,有些傳統的“教學規則”經受得住時代的考 驗,它們可能還是有效的。
雖然如此,但它們的應用也隨著教育條件和教 育目標的變化而改變,因此,即使是對最受人重視的規則,也不能盲從。
必須根據變化著的條件,經常把各種規則重新加以檢查。
再者,因為規則 是用一般的術語表述的,不可能給教師可能遇到的每一種情境一條規 則。
原理比規則更富于伸縮性,因為原理較少規定性,能夠適應人和情境 之間的個別差異。
第 12 周讀書筆記 《教師的 20 項修煉》讀后: 做個多情善感的教師 教師所從事的事業,就是一份需要激情、需要感動力的事業。
在所有 教師中,對情感表達要求最多的應是語文教師。
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
本文標題:教師讀書學習筆記20篇, 搜尋更多關于“教師讀書學習筆記20篇”
鏈接地址:http://www.nypw.tw/nsn0nrpnyww0zzppupyqzp0v.html